SMR叠瓦式记录技术:HDD寿命杀手
所以在SMR技术没出来的时候,要在相同的磁轨密度下增大硬盘容量,就只能增加盘片面积,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加盘片。
而在SMR技术诞生后,增加硬盘容量的手段就从增加盘片面积变成了缩小磁轨密度同样的盘片面积下,运用SMR技术的硬盘能储存更多的资料。
因为SMR技术的特点,在有数据的轨道上继续往附近区域擦写数据时,会直接将已有数据重写。
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这片区域多次的擦写带来的掉速。这种掉速就相当于SSD的MLC颗粒与TLC颗粒,如果把PMR技术比作MLC固态,SMR就等于开了SLC模拟的TLC固态。
以及,如果在写入数据时意外断电,本来硬盘上保存好的数据在写入其他数据时被一起重新写入而导致数据遗失。
导致数据遗失的原因,是因为SMR的大范围擦写特点使硬盘并不能很好应付这个反复重写的过程,所以一般厂商都会加入大缓存来缓解读写压力。但众所周知,缓存其实是RAM,RAM断电后内部数据会完全清空。那么在写入数据这个过程,你硬盘上本来保存的数据跟着新写入的数据一起同时转存至缓存暂时保存着,这时候一断电,新数据与旧数据就一起消失了,拷个文件进去还丢硬盘里面的东西,你说冤不冤枉。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SMR也有它的特长。提升了单碟容量,使得整个盘的容量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减少了磁头与盘片的问题率。引入了充氦技术,功耗降低,发热量也随之降低,大容量的HDD价格也不会特别贵了。
起初,SMR硬盘的出发点是好的:在2015年,某知名硬盘厂商为了让HDD的容量上限突破6TB,率先推出了运用SMR技术的8TB硬盘。随后技术越来越成熟,硬盘容量也突破了个位数。 但奇怪的是,本该用来扩大硬盘容量上限的技术,却陆续被厂商用在了某些1T与2T盘上,